电影天堂 DYTT.cn
百度搜狗本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邵善波:作为香港人看美国电影《内战》,比战争更可怕的是冷漠

DYTT 7个月前 (05-09) 2831 浏览

英国导演拍的美国电影《内战》(香港比较煽情地译作《美帝崩裂》)上映后收获了两千多万票房,反应非常好,但西方媒体炒作了几天后,就被冷处理。我鼓励港人去看看这部电影,理由除了电影中一个震撼的片段提到“香港”,故事也涉及一个香港人外,这部电影的内容对香港人而言也特别有意思,对香港正在面对的问题具有深层次的启发作用。


电影的手法简单、平铺直叙,内容并不复杂。讲述的是美国发生内战,四个记者从纽约驾车去华盛顿企图访问总统途中的经历,以及到达后的所见所闻。

涉及香港的一幕,是电影中最为震撼的片段。场景是一个地方民兵在一个乱葬岗旁边,持枪与几名记者对峙时,民兵问其中一名亚裔记者:“你是从哪里来?”,亚裔记者惊慌、惶恐地回答:“香港”,民兵就平淡地说:“哦,香港,那就是中国吧!”然后冷血地一枪将他打死。

在这片段之前,另一名记者也被击毙,那是因为他回答,他是来自一个政治不正确的地方(佛罗里达州的北部,是政治开明地区,不是南部,那是保守派地区)——其中一个记者向那个民兵申诉哀求:“我们都是美国人嘛”,民兵则反问:“(你们)是哪种美国人?”。这片段应该是整部影片中最为震惊及最令人不安的一幕,也是最能反映造成美国“内战”的背后原因,即美国社会严重的政治撕裂,这种撕裂是由身份认同的分化而造成。

公众号:电影天堂导航
分享最新 电影资源 电影下载 电影资讯 电影推荐 等
复制公众号


很多影评指这部电影没有交代清楚美国发生内战的原因,而影片中自由派主导的加州,伙同保守的德州而形成的“西部联盟”(叛军,或起义的一方)看来更是不合理。但导演兼编剧的英国人加兰(Garland),在一个访问中明确表示,这是他刻意的做法。事实上他这样做非常聪明,因为假如故事触及美国发生内战的各种政治原因,电影便会变得说教,被政治立场、意见、争议缠绕,成为一部意识形态电影。导演明显不想被卷入左派对右派、自由派对保守派、民主党对共和党的争议是是非非,而是想赤裸裸地展示,美国在出现内战时,从一般人的角度,近距离观察,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会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面对和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

导演明确表示,在他的故事中,新闻工作者,即片中的四个主角,是忘我的、为公众的知情权、利益而奋斗的英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专业、客观、准确、不偏不倚地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其中两人更是在最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四名新闻工作者中,两名是摄影记者,两名是采访记者,但故事的重点则偏向以影像记录事件的两名摄影记者,可能在导演的眼中,他们所做的,才是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

作为观众,这套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两种冷漠”,一种是社会的“冷漠”,一种是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冷漠”。


社会发生了重大事件,无论是美国发生的“内战”,还是2019年在香港发生的由示威演变成街头暴动的反修例事件,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的人,他们可能对这些事情都有看法,但并不将事情放在心上。这是个可怕的现象,但也是个残酷的现实。对于现代社会、无论是什么制度,但特别对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这是个重大讽刺及问题。

电影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反映了这个现实:几名记者途经一个小镇,进入了一间商店浏览,店员小姐漫不经心地在看书,记者觉得很意外,就问她知不知道外面正在打仗。小姐头也不抬地回应:“那不关我的事。”同样地,当两名摄影记者互相问他们来自哪里时(都是美国中西部的地区),都说他们的家人并不关心政治,也不关心正在(部分地区)发生的武装冲突,不关心他们的工作。公民的冷漠是开放自由民主社会不能不面对的现实,也是自由民主体制的致命缺失,自由民主体制的理论要求公民积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而这个理论及其要求均与如今现实严重不符。

美国自诩有公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传统,这确实曾经是美国历史上社会治理的美德,现在一些中小型城市也还可以看到。但在国家出现广泛的城市化后,有了发达的大众传播,活跃的网络文化,信息也极度流通,言论也极度自由,市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却已变成神话。目前学生霸占校园抗议政府对巴以战事的政策的事件,也不能抹杀这个现实,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对发生在加沙的事情,仍然只是看客,或是在旁边的议论者。现代社会的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实际参与,大多只沦为四年一次的投票动作,即使如此美国选民的投票率仍不断下跌,已接近不过半的红线。


冷漠的另一面,是导演在电影中强力反映的“新闻工作者”的冷漠,从那个资深记者对初入行的年轻女记者的提点和指导,就可以看到导演的这番苦心。这种冷漠是蓄意的,是这个专业的要求,也被认为是自由民主制度必要的组成元素。建立这个原则,是要让新闻界扮演的“第四权”为开放社会提供高质素、多元的信息。在言论、信息和新闻自由的环境下,让社会掌握基本事实真相,进而通过交流、商讨、辩论,让决策者达到理性及明智的最佳决定。

这是自由民主体制理论的基本构思,但只是个神话,事实从来都不是这样。正如李光耀曾说(大意),西方人以为通过激烈的公开辩论,公共事务就会达到理想的决定,这完全是一个荒谬的程序。如导演的认知,即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英雄角色是真实的、有效的,民主理论是对的,言论、信息及新闻自由会能令社会达至较为完美(即使是相对的)的决策,美国就不会发生内战,也不会出现目前不能修补、无法妥协的社会分裂。然而面对目前网络文化的不断冲击,加上日益膨胀的人工智能,这些不论是西方自由民主体制,还是其他任何体制,都需要面对却又极难解决的一个困局。

这部电影结构简单、剧情率直,但带出的问题和讯息很多,除以上的一点外,其他的讯息也很简单、直接、明确。其一,内战一旦发生,并无什么规矩、原则,或道德考虑,就可随意杀死战俘,包括最后捉到手无寸铁的总统。其次是不要问什么理由,或对方是谁,有人想杀死你,你就只能努力去杀死他。这是在一片段中,记者碰到一个正在与对方对峙的一个折戟手,向他提出问题时得到的回应。

最后,很多观众可能没有留意,或起身离开得太早而没有看到,就是当这些叛军捉到总统后,礼貌地等到记者进行了他的采访后,就迅速将总统击毙,字幕打出时,他们正争相在尸体旁边打卡。


新闻工作者的“冷漠”,在这片段里也进一步暴露。在他们在白宫内找到总统后,记者请求军人给他一些时间访问总统,他急急地追问总统有什么话要说,总统慌忙地恳求:“请他们不要杀我”,记者得到这句话后,就向士兵表示他的工作已经做完,士兵可以做他们要做的。看到这幕后,我怀疑导演编剧真正想传达的讯息,就是我感受到的“两个冷漠”。

作为香港人,经历过过去二三十年民主化的历程和探索,再到2014年的“占中”、2019年的街头暴动,这部电影引发我们去思考,香港回归后,企图引入西方的公开、公平、开放式,一人一票方式的自由民主选举政治制度,是否一个明智的决定。如香港及台湾的经验也是如此,那些在内地仍在鼓吹在中国大地也应该引入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的人,更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值得深思这部电影反映出的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最后,希望大家能在内地看到这部电影。


(本站收录内容来源于网络,不提供视频播放服务,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