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堂 DYTT.cn
百度搜狗本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首部文献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吹响多维融合的文艺号角

DYTT 7个月前 (04-25) 5925 浏览

4月19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央视网联合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开启点映。

电影《抗战中的文艺》首次将1931年到1945年抗战14年间的文艺历史进行梳理呈现,集中刻画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金山、秦怡、张瑞芳、白杨、舒绣文、夏衍、田汉、聂耳、冼星海、贺敬之、丁玲、萧红等文艺名家面对山河破碎、家国沦陷的危难时刻,从烽火硝烟中挺身而出,用文字、音乐、戏剧、影像、绘画等方式为人民源源不断输送精神食粮,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史诗画卷。

弦歌不辍 一场历史的回望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领导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八十年后,2021年的夏末,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众多创作者汇集在一起,决定创作话剧《抗战中的文艺》。

2022年,话剧《抗战中的文艺》正式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四十余名演员用精湛的表演,将抗战十四年的文艺历史进行了悉心地梳理、总结以及艺术再现,引发了观众热议。

2024年,首部文献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应运而生。4月19日,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在全国点映,戏里戏外的创作者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用文学、戏曲、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饱含真情的文艺表达再次武装,将十四年抗战史,涵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桂林、延安和东北三省等地、上百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以电影影像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引领观众身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触摸历史的颗粒、感受文艺的力量,电影《抗战中的文艺》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交融,更是历史与未来的双向延展。

公众号:电影天堂导航
分享最新 电影资源 电影下载 电影资讯 电影推荐 等
复制公众号

群星闪耀 一次舞台和荧幕梦幻联动

以青春刻画青春、以戏剧塑造戏剧。“平实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影片导演田沁鑫为《抗战中的文艺》定义的创作基调,也是影片所传达出的“历史史观”。

在文献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中,演员田雨、李光洁、关晓彤、吴谨言、王挺、赵阳、罗一舟等是舞台的“歌队”讲述人,他们以质朴的形象步入历史的长河,用信念和真情实感定格下茅盾、夏衍、秦怡、张瑞芳、田汉、郭沫若、聂耳等文艺大家栩栩如生的形象。而在舞台之外,段奕宏饰演的鲁迅、孙红雷饰演的金山、廖凡饰演的巴金、陈建斌饰演的老舍、辛柏青饰演的冼星海、宋佳饰演的萧红、万茜饰演的丁玲、佟大为饰演的贺敬之、邢佳栋饰演李辉英的等影像部分回归光影世界,以其本真的形式在影院大银幕上呈现,为观众贡献了一段段极富感染力的表演盛宴。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浩表示,电影《抗战中的文艺》通过现代多方位的科技手段为观众营造出了一个沉浸式的舞台空间,“独特的舞美设计思路,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令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抗战时期的历史氛围,进而提升了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电影镜头的运用非但没有衰减影片的真实质感,反而使诸多空间与人物的细节得以放大,为观众提升了体验的强度。”

数字赋能 一趟驶向未来的文艺列车

早在话剧《抗战中的文艺》的创作之初,主创们就将视野放置于话剧呈现的未来形式上,希望在数字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借助数字赋能艺术表达,实现舞台空间的突破,创造更多的传播路径。

文献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从抗战中的文化界意气风发、振聋发聩的发声出发,通过话剧表演和数字影像技术“双演生态”的表达,为观众带来多维度的视觉听觉感知和情感体验,呈现了一幅面对民族危亡以文艺力量积极抗争的激荡群像。这种全新的融合表达,不仅是一次舞台边际的探索,也是让一部部经典的文艺作品、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走出课本的鲜活实践,更是向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们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电影《抗战中的文艺》承载着技术赋能艺术的文艺探索精神,也彰显着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蓬勃景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艺创作多维创新的需求。”


(本站收录内容来源于网络,不提供视频播放服务,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