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影片《只此青绿》
DYTT 1个月前 (10-23) 2244 浏览
《只此青绿》:跨媒介创作与艺术生命的绵延
近年来,围绕宋代天才少年王希孟的传世画作《千里江山图》,一系列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首演,再到今年国庆档电影《只此青绿》的热映,这一文化IP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其旺盛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创作者对跨媒介创作的艺术魄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电影《只此青绿》以宋代少年画师希孟绘制《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来源和故事内核,通过当代文物研究员的视角,穿越时空,走进希孟的精神世界,目睹其呕心沥血投入创作的传奇历程。这种跨时空叙事的手法,不仅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古代画师的创作艰辛,也让国宝文物的价值与当代大众的情感产生了紧密连接,从而映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跨媒介创作的过程中,如何融合不同媒介的叙事风格和形态,生成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美学风格,是创作者面临的核心问题。电影《只此青绿》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影片通过舞蹈、戏剧、音乐、电影艺术的互渗互融,将静态的绘画转化为动态的舞蹈和运动影像,实现了跨媒介创作的叙事创新。同时,影片还巧妙地将“青绿山水”这一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进行“拟人化”处理,使每一位舞者都成为青绿山水的形象化身,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为观众提供了丰饶的想象空间。
此外,影片在时空转换、镜头切换与视点呈现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过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影片实现了时空的自由转换和镜头的灵活切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画作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千里江山”的壮丽。同时,影片还借助影像技术,将晕染水墨幻化为舞者的青绿裙袂,通过“画”与“景”的剪接来凸显主题,产生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美学效果。
在跨时空叙事方面,影片通过当代文物研究员与画师希孟的跨时空交集,展现了名画创作过程及流传历程的动态细描。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宝文物的价值,也让当代大众的情感与传统文化产生了共鸣。同时,影片还通过文博领域的青年一代对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执着追求,展现了当代人与古代画师之间的精神交汇和灵魂触碰,进一步强化了文化传承的绵延性。
分享最新 电影资源 电影下载 电影资讯 电影推荐 等
复制公众号
总的来说,《只此青绿》通过跨媒介创作和跨时空对话的艺术手法,实现了艺术创新与文化赓续的双重目标。影片不仅彰显了艺术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还通过图绘江山之美、艺术之美、劳动之美来弘扬传统价值、文化意义、时代精神。这种文本再造、形态重构的方式,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上一篇:《志愿军2》累计票房破11亿
- 下一篇:“光影未来”主题沙龙圆满落幕
相关推荐
- 《蓦然回首》“雨中雀跃”片段
-
...
- 艾米·汉莫复出!
-
...
- 10月全国票房收36.24亿
-
...
- 《帕丁顿熊3》曝预告
-
...
- 《焚城》曝看点!
-
...
- 《好东西》曝特辑
-
...
- 《胜券在握》曝预告
-
...
- 电影《周处除三害》
-
...
- 电影《孤注一掷》
-
...
- 电影《潜行》
-
...
- 电影《去唱卡拉OK吧!》
-
...
- 电影《怒火十二小时》
-
...